本学期,创艺学院副院长王受之教授为科道书院带来了“从巴洛克到肖斯塔科维奇”系列音乐讲座的本学期最后一讲:大师贝多芬。讲座当晚,天空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静谧的气息绵延开来,远处似有悠扬的琴音划过深沉的夜色,更为讲座烘托了气氛。与前两期音乐讲座略有不同的是:王教授的讲述在贝多芬的生平曲折里重点着墨,带领大家领略贝多芬音乐中饱满丰富的感情和跌宕的人生。让我们在小编的字里行间重温这起精彩的讲座吧!
一生高产的交响乐之王
王教授从《致爱丽丝》徐徐说起,首先介绍了贝多芬的成就:他是上承古典乐派的集大成者,也是下启浪漫主义音乐道路的开创者;他一生都创作不停,十分高产,即使官司缠身,仍为后世留下9部交响乐、36钢琴奏鸣曲、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部管弦四重奏、一部歌剧和两部弥撒曲;他的这些作品无论是在曲式、和声以及织体上都有重大创新,以一人之力改变了西方音乐发展。
养家糊口的音乐神童
王教授沿着贝多芬的生平,拉近我们与这位大师的距离: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一家还算富裕的家庭。4岁的贝多芬被父亲逼着学习钢琴、小提琴,其父想用强制性手段将他培养成莫扎特式的神童,经历了父亲高压的教学,贝多芬6岁就会作曲,8岁就第一次登台演出,后因家庭的变故,11岁被迫辍学,进入波恩剧院乐队当小乐师,小小年纪就担当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重任……配合贝多芬的种种生平和乐曲创作背景,听众也能穿透旋律与作者共鸣,跟随着贝多芬体会着生活的艰辛与美好。
借曲抒怀的创作巨匠
本次讲座,大家一起聆听了不少贝多芬乐曲的选段。无论是为世人所熟悉的月光奏鸣曲,还是其他钢琴协奏曲。大家从乐曲的宏伟感受着创作者面对命运的坚定,也在如歌似的慢板中听贝多芬歌颂生命中的爱与阳光。生命中的爱描绘成清澈的阳光。值得一提的是,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悲怆》是第一首由他本人亲自写上标题的作品,可见贝多芬对这首曲目的重视和喜爱。
命途多舛的生活强者
贝多芬早期的音乐作品即使再出彩,也与他后半生那感人肺腑而又凄怆深刻的悲剧性生活有相当的一段距离。伴随着王教授精彩的讲解,听众们来到了他的创作成熟时期,也是他与生活的不幸顽强搏斗的特殊时期。即使听力逐渐下降,贝多芬依旧完成了《第三钢琴协奏曲》、《英雄交响曲》、《拉兹莫夫斯基弦乐四重奏》、《第四钢琴协奏曲》、《第四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科里奥兰序曲》、《命运交响曲》、《C大调弥撒》等享誉全球的著作。听着讲解,欣赏着演奏,大家对贝多芬其人其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最后,讲座以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的一个片段作为结束,无论是音乐还是王老师引人入胜的讲解都令人意犹未尽。走出会场,微雨已停,但是贝多芬的杰作仍在我们的心中久久荡漾,不散。
撰稿:吴祯暄
摄影:朱盈晟、周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