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本学期第二期科道雅集邀请到了创意与艺术学院院长王受之教授和大家分享他在音乐中的成长经历。
王老师说,音乐伴随着他的成长。受家庭环境的熏陶,特别是父亲的影响,从小,他就在钢琴练习声中长大,但那个时候他并不太懂音乐,高一那年,他对音乐突然开了窍,古典音乐听得长了,在脑海里逐渐固定,甚至一度成了帮助他抵抗饥饿的东西。
王老师分享了他喜欢的两类器乐作品。一类是好听的,印象派作品,例如德彪西、拉威尔等人的作品。他形容这类音乐作品不是用旋律的线条来勾画音乐,而是用声音的色彩来表现,他推荐的作品有《罗马的森林》、《罗马的喷泉》。
另一类是更为现代的,哲理寓意比较深刻的,以斯特拉文斯基为代表,这类作品配器复杂,乐队庞大,例如《春之祭》、《彼得鲁什卡》、《火鸟》。他也推荐了巴托克、勋伯格的音乐作品。
王教授说,在有了这些音乐基础之后,他开始发掘音乐并不仅仅是为了取悦人的耳朵,更包含着历史的厚重感,和人类悲天悯人的情怀。他特别推荐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乐。
最后,王教授也分享了他听流行音乐的心得。他谈到了Michael·Jackson,崔健等歌手,他说一个好的歌手能唱出人心里共同的声音。
王受之教授想对各位同学说:“如果你对音乐喜欢,就去听,听这些古典音乐没什么错,甚至听流行音乐也没什么错的,喜欢听什么就听什么,慢慢就会形成自己对音乐评定的标准,我们叫做‘美学的一个观点’”。
着眼当下的上海疫情,王教授想到音乐是最能疏解心情的方式,因此他开始创办自己的音乐节目:“音乐想说”,在向大家讲音乐的过程中,将手绘音乐家插画、趣味性的故事都很好地呈现在音乐史的背景中。如果想了解古典音乐的更多知识,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音乐想说。